张绍强副理事长在第六届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论坛上的讲话(摘要)
来源: | 作者:mtjgly | 发布时间: 2016-10-13 | 340 次浏览 | 分享到:

煤炭、石油和化学工业既是我国能源产业,也是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0年,全国产煤32.4亿吨,占当年全球煤炭产量的48.2%,今年预计产煤将达到35亿吨;2010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完成工业产值8.88万亿元,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社会需求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要看到,在煤炭、石油和化工快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的突出矛盾。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年均增长都在10%左右、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也高达6.8%,2010年煤炭净进口1.45亿吨、石油净进口量达到2.3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51%。预计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在45-50亿吨、石油消费量将达到5亿吨左右,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要超过60%,煤炭净进口量也会有较大的增长。值得庆幸的是,相比石油资源而言,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保有储量13442亿吨,预测储量超过5万亿吨,在中短期内煤炭可以比较可靠的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并举的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煤化工已从传统领域逐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并且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是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主要产品产能、产量保持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焦炭产量3.875亿吨,同比增长9.13%;电石产能达到2600万吨,总产量1512万吨,年均增长达到20%左右;合成氨产量达到4963万吨,今年上半年完成2557.20万吨,同比增长2.18%;甲醇总产量达到1574万吨,今年上半年完成973.38万吨,同比增长20.0%,是增长最快的基础化学原料之一。我国的二甲醚2005年产能仅12万吨,到2010年达到1580万吨,短短5年时间产能增长130多倍。

二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10年,全国焦化行业关停淘汰落后焦炉产能近2600万吨,新建投产的大型回收式焦炉产能约3300万吨,实现了以自动化、大型化、清洁环保化的大中型焦炉对落后产能的置换。电石行业也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累计淘汰305万吨,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了全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降低产品的综合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神华集团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百万吨煤直接液化制油项目,目前已经进入长周期试车运行阶段;自主开发的神华包头6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已打通全流程,并顺利生产出合格的聚乙烯、聚丙烯产品;全球首套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示范装置,也于2009年底在内蒙古通辽市进行了投料试车;潞安集团和伊泰集团的两套16万吨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已经投产运行。采用引进技术建设的大唐多伦年产50万吨MTP、神华宁煤年产52万吨MTP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四是技术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我国煤化工领域取得了一大批技术突破:成功开发并推广了“大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航天炉粉煤气化技术”、低水/气耐硫变换新工艺、大型甲醇合成技术等;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一批关键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为现代煤化工示范装置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应当看到,目前煤化工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漫延、低碳经济崛起和环境保护提高的影响,行业发展还面临着较大困难。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繁重。传统煤化工中焦炭、电石等项目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偏低、开工率不足50%;现代煤化工项目还处于示范建设阶段。目前各地规划拟建的项目很多,如不注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发展,很容易一哄而上,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和产能过剩问题,亟需行业引导和规范发展。好在近一个时期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逐步趋于理性。

二是共性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目前许多关键技术还要从国外引进,但引进技术缺少工业验证,风险很大,付出的成本代价很高。因此,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核心技术,做好商业化示范装置建设和运行,是发展现代煤化工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关键技术装备亟待国产化。目前,为大型煤化工项目配套的核心反应器、压缩机、关键泵阀等主要装备还不能满足需求,主要依靠进口。加快煤化工关键设备和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不仅可以降低项目的投资,还可以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是新型煤化工中的部分产品产能开工率不足。目前我国甲醇的生产能力已突破3000万吨,但甲醇制烯烃项目还在示范中,低比例甲醇汽油国家标准(M15)还在制定中,加之国外低价甲醇的倾销,目前甲醇行业整体开工率不到50%,全国二甲醚装置的平均开工率已降至20%左右,企业生产运行困难。

五是急需的褐煤和高硫煤煤化工技术发展缓慢。我国褐煤产量已经超过3亿吨,高硫煤产量在快速增加,尤其是褐煤开发条件比较优越,并主要集中在内蒙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两个地区,褐煤提质加工和煤化工需求比较迫切;高硫煤除含硫较高外,本身煤质较好,直接燃烧造成的SO2污染比较严重,比较适合做化工原料。

为了推动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针对我国煤炭加工转化存在的这些问题,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还要定期举办这项论坛活动,加强信息交流,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调控政策,努力构建我国科学合理的煤化工发展体系,促进煤化工行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