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
来源: | 作者:mtjgly | 发布时间: 2021-07-01 | 2291 次浏览 | 分享到:

煤矿智能化是指煤矿开拓设计、地测、采掘、运通、洗选、安全保障、生产管理等主要系统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与自执行的基本能力。煤矿智能化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智慧煤矿,其总体架构包括 8 大智慧系统:(A)地下精准定位导航系统;(B)随掘随采精准探测地质信息系统;(C)智能快速掘进和采准系统,矿井通风、供排水、主副运智能系统;(D)工作面智能开采系统;(E)危险源智能预警与灾害防控系统;(F)矿井全工位设备设施健康智能管理系统;(G)煤矿地面分选运销与生态建设智能系统;(H)煤矿物联网综合智能管理系统。

1、政策推动煤矿智能化行业发展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建设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智能化的进程。同时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升煤炭洗选精细及环保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所以预计未来 15~20 年内,煤炭的产能不会大幅下降,但将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对于安全风险大、煤炭资源差、技术落后、高能耗、高排放的矿山及装备也必将被逐步淘汰。预计 20 年后煤炭产能将进一步下降,对所有从事煤炭生产及服务的企业将是重大冲击,只有拥有高质量的煤炭资源、高精尖的技术、行业头部企业可以继续从事部分煤炭业务。  

2020 年 8 月出台《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计划到“十四五”末煤炭产量控制在 41 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 42 亿吨左右,煤矿数量减少到 4,000 处左右;推动并购重组,组建 10 家亿吨级企业;煤矿智能化程度 90%、机械化程度 75%以上,原煤入选(洗)率 85%以上。

 2、煤矿智能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其发展目标明确

 2020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开始制定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实现国家制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增速的同时煤炭消费比重将一定程度下降,但更重要的是高效用煤。提高煤炭质量、提高利用效率要求转变传统煤炭产业粗放的发展形势,煤炭开采及洗选加工更加精细,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是必然选择。

 2020 年 12 月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提出加快建设集约、安全、高效、清洁的煤炭工业体系;加快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大型煤炭基地绿色化开采和改造,发展煤炭洗选加工。

 “十四五”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煤炭洗选装备与煤化工装备的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大幅提升,关键零部件、核心元器件、控制系统与软件实现自主化。对煤炭行业智能化需求的提高将促进智能装备及智能化系统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