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日前发布的煤炭产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黔南州保留煤矿20处,规模720万吨/年,单井规模36万吨/年,原煤产量突破300万吨。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素有“西南煤海”之称。同时,煤炭也是黔南的主要基础能源。近年来,无论是煤炭开发的产量还是质量,无论是安全生产的举措还是实效,黔南州均取得了满意的进展。
5年来,黔南煤炭产业单井规模明显提升,原煤产量明显提升。2016年,全州在册煤矿113处,规模2061万吨/年,平均单井规模18万吨/年;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布局,截至目前,黔南州在册煤矿31处,规模1110万吨/年,平均单井规模36万吨/年,与2016年相比翻一番,预计到2025年,全州保留煤矿20处,规模720万吨/年,单井规模36万吨/年。同时,在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下,通过转型升级,不断释放优质产能,2021年黔南州原煤产量预计105万吨,同比增长144%。预计到2025年,原煤产量突破300万吨,与2016年相比增长180%。
从“散小弱”向集约发展,是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回顾“十三五”,黔南州坚持坚决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共计淘汰落后煤矿100处,退出产能1053万吨/年,同时在2020年底全部淘汰退出规模30万吨/年以下煤矿,圆满完成省级下达的煤矿关闭任务。预计“十四五”期间将关闭退出煤矿11处,退出产能390万吨/年。
提升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方面,近年来,为有效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扭转采掘工艺严重落后的不利局面,黔南州通过以点破面,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福泉市哈麻冲煤矿率先实现黔南州综掘工作面零的突破,2021年贵定县摆哈煤矿率先实现黔南州综采工作面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全州7处正常生产煤矿中,4处完成综掘改造,2处完成综采改造,全州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按照计划2022年实现黔南州智能化掘进工作面零的突破,2025年实现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零的突破。
安全方面,将持续做好监管监察联合执法工作,不断完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做好协作配合形成联合执法合力;稳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强化动态达标管理,加强标准化矿井检查工作。
请关注官
方微信号
版权所有: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技术支持:《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社 京ICP备17058264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沟路23号安源大厦 邮政编码:100013 杂志论文投稿邮箱:mtjgly@vip.163.com
热线电话:010-84282171 杂志广告联系QQ:369181566 网站投稿邮箱:369181566@qq.com
关键词:煤炭清洁利用 煤炭清洁利用 煤炭加工 煤炭利用 煤炭洗选 煤炭节能 煤炭环保 煤化工 煤炭综合利用 煤炭转化 煤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