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煤制天然气产量正处于快速爬坡期
来源:隆众资讯 | 作者:mtjgly | 发布时间: 2025-01-13 | 135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2-2024年俄乌冲突造成全球天然气价格大涨,同时恰逢国内煤制天然气产量的快速爬坡期,煤制气行业不仅市场关注度增加,且销售情况相对乐观。但是2025年,随着俄乌冲突逐渐常态化,天然气价格回落预期增强,煤制气销售利润的压力将会逐步增加。构建自身的销售渠道,尝试终端用户的开发未来将会是煤制气企业难以绕开的话题。

  煤制气行业经历的政策阶段

  自2010年开始,进口天然气价格上涨同时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持续扩张,优化天然气来源结构,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成为市场关注点。彼时煤制天然气在国家“十二五”战略中也被寄予厚望。时至今日,中国天然气供应更多开始依靠国产天然气增储上产和进口渠道多元化来解决。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后,煤制气作为高耗能,高碳排产业的政策支持略有减少。

  在“十四五”初期,尚有针对煤制气产业产能的建成目标,目标指出到“十四五”末,建成煤制气产能150亿立方米。往后煤制气产业政策的措辞显得更加保守。2022年《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提到,稳妥推进煤制油气,规划建设煤制油气战略基地。

  市场的主要玩家与产量变化

  随着政策市场的偏向保守,近年来煤制气生产企业也比较固定,近年没有新投产的企业。截止2024年共计4家企业投产,分别是庆华、新天、汇能和大唐。其中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产能最大,达到26.6亿立方米/年,2024年产量23亿立方米。

  行业当下面临的现状

  政策面的保守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机遇在煤制气市场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反应。国家管网公司运营逐步成熟,管道天然气的买卖和贸易增加,使得煤制气成为被市场青睐的“第三方”气源。在销售方面,除了内蒙汇能加工成LNG以外,其他企业通过管道气的形式对外销售,企业出于对天然气市场销售网络的不健全,通常会将80%甚至以上的资源优先销售给传统天然气供应企业,剩余的资源通过对标交易中心竞拍合同外资源进行销售。

  未来市场的关注点,将会聚焦在销售端的用户开发

  煤制气成本与煤炭价格,煤矿类型为企业自有还是外购有直接相关性。目前其在天然气各气源成本中居中高位,但胜在成本较进口LNG和进口管道气来说,成本价格稳定,销售价格确定性高,更加适合当前的天然气销售定价模式以及纳入合同内资源进行销售。同样劣势也在于当市场竞争激烈时,煤制气价格的弹性空间较小,因此从销售的角度来说,优先与传统天然气供气方签订合同是相对稳定的选择。

  目前从煤制气行业发展来说,虽然政策趋于保守,但是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带动了天然气上游开发的积极性,作为“第三方”气源,市场投资热情仍旧存在。但下游发展的成熟度有待提升,除去煤制气依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带来的自主销售的红利以外,未来企业在构建销售网络、与燃气发电,大工业用户结合,合理配置销售渠道方面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